在“森林+”板塊下,集團積極採取“走出去”戰略,廣泛開展木材進口貿易,收購境外林地資源,並同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銷網點開展木材採購工作。集團同新西蘭分別在2013年和2016年簽訂了20萬畝以及31萬畝林地的收購協議,並且取得了香港綠心公司在新西蘭所屬林地的獨家包銷權,成為新西蘭林業行業最有影響力的外國企業。在俄羅斯,中林集團與俄羅斯最大的木材企業RFP(遠東林業)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進一步合作開發俄羅斯木材資源。在美國、加拿大、加蓬和蘇里南等多個國家地區,集團都已廣泛鋪開木材貿易網路,並以直接採購、獨家包銷等形式掌握可控森林資源,截至今日集團在全球可控森林面積約1809.5萬畝左右。在培育境內森林資源方面,集團根據中央制定的自2015年開始逐步推行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政策,採取“大保護”方針,開展雷林、岑溪、重慶儲備林等養林護林造林工程,保障國內木材儲備。集團在廣東湛江和廣西岑溪擁有約86.5萬畝林地資源,為我國南方最大人工林基地,是穩居國內前列的桉樹木片供應商。在西南部重慶,集團與重慶市政府合作建設中國西部戰略儲備林基地專案,計劃建設500萬畝國家戰略儲備林,共同構建長江上游的綠色生態屏障。
在產業園區運營與管理方面,集團圍繞“沿邊、沿江、沿海”的戰略不斷地進行業務佈局,目前集團下屬綏芬河國林木業城和滿洲里伊利托園區已成為東北亞對俄木材加工貿易的示範項目;同時為了服務長江經濟帶一體化發展,集團充分發揮中林如皋港、中林新民洲港、熔盛港以及瑞昌華中木業城、重慶西部木材貿易港的產業聚集和協同效應,依託港口廣闊的腹地優勢,將園區模式優化升級為“以港興城、以產興城”互融互促的“港產城模式”,形成木材供應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新格局。中林集團通過實施部署“園區+”戰略,目前已帶動了全國近千家中小企業駛入綠色發展的快車道,培育了一大批木材產業精深加工為重點的產業集群,為我國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近些年集團深⼊推進“湖泊+”戰略,按照集林業、旅遊業和健康產業為一體的“森林康養”模式,與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建設相結合,根據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新路徑,推動旅遊、休閒度假、森林康養、生態漁業和綠色餐飲等生態業務板塊協同融合發展。以千島湖“保水漁業”專案為起點,中林集團逐步形成了以“生態為依託、以保水為前提、以文化為統領”的集“養殖、管護、捕撈、銷售、加工、烹飪、旅遊、文創”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打造中國水庫(湖泊)生態漁業發展的典範和千島湖模式。2019年6月,千島湖發展經驗成功入選中央黨校“兩山”理論教學案例。經過多年努力集團的湖泊生態開發已經衍生出可複製推廣的模式,踐行“一湖推十湖,十湖帶百湖”的發展策略,日前已經與江西鄱陽湖、湖北富水湖,新疆賽裡木湖等全國多個湖泊和地區簽署了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