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月7日
1月7日

宋權禮:生態優先 為傳統林業轉型升級貢獻中林力量

     林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面禁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林業產業亟待轉型升級。近日,人民網記者圍繞“踐行‘兩山’理念助力綠色發展”主題,對中林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權禮進行了專訪。

     護“綠”為本 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2020年初,宋權禮在集團工作會議上宣佈,中林集團提前並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截至目前,資產總額較2015年末由367億元增加到1646億元,利潤總額由1.4億元增加到1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6.8%,高品質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這些資料背後不僅是中林集團的快速發展,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縮影之一。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十九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從理念到思路、從目標到制度進行全面論述和系統規劃。”宋權禮感慨道,國家對林業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給集團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宋權禮表示,中林集團主動調整發展戰略,打造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綜合性平臺,在全國林業生產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示範、凝聚和輻射作用。另外,集團創新經營模式,控制投資方向,持續加大對林業主業的投入力度。“業務結構在主業的快速發展中得到穩步健康優化,2020年末,集團公司主營業務占營業收入的99%,木材經營比重達到營業收入的65%以上。”宋權禮說道。

     宋權禮介紹,“十三五”以來,中林集團母子公司總數由48戶增加到234戶,經營網點覆蓋全國各地,經營業務遍佈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在美國、俄羅斯、紐西蘭、澳大利亞以及南美東南亞合作開發森林資源,產業鏈在全球佈局,木材進口占全國進口量的20%,森林資源總蓄積量超過6500萬立方米,企業綜合實力大大增強,也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林業企業。

 

     逐“綠”而上 三大戰略名片效益逐步釋放

     作為我國林業行業的唯一一家中央企業,“十三五”以來,中林集團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準則,以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多生態產品、綠色林產品為目標,深入推進“森林+”“湖泊+”“園區+”三大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林業產業高品質發展之路。

     提起千島湖,或許沒有一個中林人不知曉。20年前,中林集團將千島湖從普通水庫打造成為名滿天下的勝景,既富了百姓,又美了家園。

     20年後,中林集團正大力複製和推廣“千島湖模式”,實施“一湖推十湖、十湖帶百湖”戰略,通過股權合作、技術轉讓、產業加盟等方式,在全國範圍內開發10個大型湖泊,輻射和帶動100個湖泊的綠色發展。

     中林集團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探索“千島湖”發展模式,踐行“兩山”理論實踐案例,走進了中央黨校、全國組幹學院和清華大學。

     “我們已與湖北丹江口水庫、富水湖、赤壁陸水湖、新疆賽裡木湖、江西鄱陽湖、陽明湖、吉林月亮湖等多個著名湖泊水庫達成了合作協定,開發水域面積超過1800平方公里。”宋權禮說。

     宋權禮向記者表示,中林集團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思路不斷探索革新,“森林+”“園區+”“湖泊+”名片效應逐步釋放。

     在“森林+”方面,重慶、廣西國家儲備林建設扎實推進,重慶林投生產經營順利起步,投資效益初顯;“岑溪模式”開始走出去探索異地營林造林,整合收購4.4萬畝新林地;雲南西雙版納項目、商量崗景區升級改造工程、良鳳江生態城等一批生態旅遊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

 

     在“園區+”方面,中林集團通過發揮中央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行業帶動力,建設了黑龍江綏芬河、江蘇新民洲、江西九江等7個產業園區,打造集產供銷平臺、上下游銜接、境內外聯動、金融服務于一體的全要素綜合性服務平臺,維護了林業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穩定。

     點“綠”成金 為森林碳匯貢獻中林力量

     如何抓好森林資源培育這一主業?中林集團一直奔跑在探索的道路上。

     在重慶,500萬畝國家儲備林正在構建起長江上游的綠色生態屏障;

     在廣西,500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已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在廣東、廣西,100多萬畝人工速生林基地通過科學種植精准提升林木品質,讓曾經荒涼的土地變成林海綠洲;

     在浙江奉化、廣西南寧,森林資源與文化、康養、旅遊結合的融合發展案例,讓綠水青山再次綻放出新的面貌。

 

     在宋權禮看來,正是這些低碳發展新模式,在逐漸改變林業產業經濟效益低的舊面貌。他認為,發展生態旅遊、綠色種養、森旅康養等產業,並從中創造新的增長點,才是將綠色發展與經濟效益完美結合。

     “十四五”基本生態建設目標指出,力爭到2025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宋權禮表示,“十四五”的目標進一步為集團指明了發展方向。

     宋權禮指出,未來一方面要積極參與東北國有林區改革、國家儲備林建設,儘快打牢“境外林、儲備林、天然林、速生林”的資源基礎;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帶一路”和全球產業合作機遇,探索新模式新業態,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產業鏈、供應鏈控制力。

     建設生態文明離不開埋頭苦幹,必須多積尺寸之功。宋權禮表示,近年來,中林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思路,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實現從傳統林業向生態林業的轉型升級。

上一個
返回清單
下一個